《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有錢就是任性


有錢就是任性,這是最近中國特別火的成句,
原意是來諷刺某些土豪暴發戶的驚駭之舉,
但其實我想想,整套《哈比人》系列電影,倒也隱隱約約的驗證了這句話。

在製作面上,
據報導,三集《哈比人》系列下來,
總製作成本高達了 7 億 4,500 萬美金(約 235 億新臺幣),
235 億新臺幣什麼概念,
台灣耗資最高成本的電影《賽德克.巴萊》預算 6 億新臺幣;
James Cameron 的《阿凡達》(Avatar)預算 76 億新臺幣;
電玩史上最高開發成本《天命》(Destiny)預算 150 億新臺幣;
Sam Raimi 的《蜘蛛人》系列預算 180 億新臺幣;
迪士尼的《神鬼奇航》前三部曲預算約 200 億新臺幣。
《哈比人》系列超越了眾家前輩,毫無疑問得到最貴三部曲頭銜,
甚至連 Peter Jackson 自己之前的《魔戒》三部曲的 93 億新臺幣預算都瞬間相形見絀,
除非將來 James Cameron 真把《阿凡達》給拍成了三部曲,
否則在目前看來《哈比人》系列又是電影工業的一個里程碑。

而技術面上,
一般電影每秒 24 幀,
Peter Jackson 說 not enough!開雙倍給他們!來個每秒 48 幀!
於是《哈比人》系列引進了HFR(high frame rate)技術到電影院中,
每根精靈秀髮的飄動、每隻 CG 半獸人的動作都更加清晰動感,
看得 James Cameron 不甘寂寞直嚷嚷人家下部《阿凡達》也要用。

如此的投資與技術創新也並未讓製作方 New Line Cinema 和 Metro-Goldwyn-Mayer 失望,
就算不把第三部《哈比人:五軍之戰》算進去,
光是系列前兩集《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與《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就已經在全球賺進 19 億餘美金的收入,
與 7 億 4,500 萬美金成本相比,票房能回本自是不在話下,
剩下只看加上《五軍之戰》後回本幾倍的問題而已了。


而然如果不論製作面與收支損益等等,純就電影本身來看,
《哈比人》系列本身也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它的故事底本不是 Marvel 系列龐雜的角色與宇宙觀,
也沒有《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長達七本小說的鋪陳,
每每念及此,真的不得不佩服片商的大膽,
他們就這麼把 7 億多美金就這麼砸進一本 500 頁不到的童書裡。
這也讓從商業的考量上,讓《哈比人》系列沒照著原定的只有上下二部,
而是在成本壓力下被拆成三集逐年上映都顯得合情合理。

但這是步險棋,套句小S的名言,「妳撐的起來嗎?」,
一本童書的情節轉折、故事內涵、角色深度、世界觀架構等,
能不能承受放進三部兩個小時以上的史詩長片來檢視,
這就不是預算燒了幾個億的問題了,這是本質性的敘事材料問題,這是先天不良。
而後天也因為 Metro-Goldwyn-Mayer 本身的財務問題造成片子的持續拖延,
讓原先執導的 Guillermo del Toro 無奈在2010年放棄了這個系列作,
(所以才會有後來《環太平洋》(Pacific Rim)的產生?)
讓《哈比人》系列製作過程看來雪上加霜。

此情此景下,片商只好找來 Peter Jackson,這是塊唯有他能吃的下去的燙手山芋。
於是在前兩集裡,我們看到 Peter Jackson 奇招盡出,
把每個細節都放大到極致,
矮人的歌謠一首接一首,
遠征隊成一列走在山稜的鏡頭一個接一個,
動作場面更無節制的拉長加大,
如《意外旅程》山巨人互毆與哥布林地底王國脫出記;
如《荒谷惡龍》幽暗密林蜘蛛精與木桶急流泛舟皆是,
都是為了營造「旅程精彩」而拉成重點橋段的部份,
雖然與劇情本身並無太大關係,但在華麗特效與流暢動作設計下顯得出色。
加上前兩集片尾的斷點都收的漂亮,
《意外旅程》的片尾讓觀眾隨著矮人看到了孤山,卻同時透過畫眉讓 Smaug 亮相,製造緊張感;
《荒谷惡龍》最後 Smaug 飛向長湖鎮,煞氣宣告"I am Fire. I am Death"也讓人興奮到扯旗,
上述優點很容易讓觀眾陶醉在視覺奇觀與對後續故事的期待中,
進而忽略實際上故事情節的疲乏之處。


而這部《哈比人:五軍之戰》,
如同它的廣告詞"Witness the defining chapter of the Middle-Earth saga.",
這是整個中土世界命運的轉折點,
也是 Peter Jackson《哈比人》系列良窳的定讞。
到這時,或許前兩集那些精美的過場招數已經不再管用了,
觀眾必然會期待更大場面的交鋒,或者更深刻的角色描寫。

只可惜,本片無論是場面上,或者角色上,
都未能留下足資成為"defining chapter"的表現。

片頭的 Smaug 肆虐長湖鎮雖然視覺上華麗,
但是看著看著,卻也漸漸覺得這表現實在也只是中規中矩,
怎麼看也只是來回噴個火,
那種龐然巨物拔山倒樹而來的恐懼感,
甚至不如《荒谷惡龍》中 Smaug 巍峨於 Bilbo 面前時來得的巨大。
與上集最後的"I am Fire. I am Death"營造的期待感相比,
確實是有那麼一些落差。
而接著 Bard 黑箭屠龍也是,
總有一種無時無刻散發「嘿這裡很精彩唷」,
但是看來卻激不起多少波瀾的無力感。

而到了重點的 Erebor 門前五軍之戰,
相同的症狀再次出現,
看著壯大的軍容一字排開,
看著戰場上慘烈的廝殺,
那種明明該是熱血沸騰的橋段,卻叫人有些麻木,
出神想著 Peter Jackson 到底有多愛穿著鎧甲的雙方互相衝撞的鏡頭。
當然,為了營造大戰的氣勢,
從戰前的政治交涉,到中途的遠近景的切換等等,
確實看得出 Peter Jackson 花了不少心思,
但或許就是因為著墨太多,反而濃過了頭,都濺了出來,
戰前的政治協商看來毫無靈巧之處;
途中鑽地蟲大蝙蝠各種怪物僅曇花一現;
最後巨鷹帶來 Radagast 動物大軍,與 Beorn 空中變熊降臨一段原本應該爆燃,
卻反而點到為止,只聞樓梯響,不見敵被虐。
甚至最後大戰怎麼收場的都不太清楚,
只知道觀眾好像跟 Bilbo 一樣被敲了頭,
先睡,睡一覺醒起來,中土世界就不一樣了。


雖然大場景讓人失望,
但本集的文戲反而比較讓人印象深刻。
在原本導演 Guillermo del Toro 的詮釋中,
《哈比人》系列講的是一個關於純真的逝去與貪婪的故事,
這個主題在 Peter Jackson 的前兩部中並不明顯,
直到本集才從 Thorin 身上慢慢展現。
當矮人遠征對完成歸鄉時,故事沒有因此結束,
從《荒谷惡龍》裡 Thorin 拿著獸咬劍抵住 Bilbo 離開王家寶庫的去路,
並無視惡龍的威脅,要求他再下去找到山之心才準上來時,
已經隱隱約約看見 Thorin 的靈魂逐漸腐朽的痕跡。
而本集的 Thorin 更是變本加厲,當長湖鎮為了他的歸鄉而慘遭毀滅後,
被迫遷出的居民得不到說好的報償,
甚至連最基本的施捨,都沒能獲得這個新任山下之王的垂憐。

矮人們看似回了家,得到了財寶,恢復了國王,
卻失去了領導人,
Thorin 不再是一開始那個會勇敢走下燒毀的松樹與座狼搏鬥的英雄,
而是成了沉醉在黃金裡的昏君,
有錢就是任性,他成了下一個 Smaug。
這讓整個奪回孤山的過程瞬間變得有些諷刺,
家是什麼?國王是什麼?
這都不是當流亡者回到家,當放逐者坐上王位,就能瞬間得到答案的問題,
或許 Thorin 還需要時間,但他太急著證明自己,
不惜拆掉 Erebor 的巨像,也不惜與同伴反目,
捨棄了家,捨棄了國王的尊嚴,
他靠金銀財寶來為自己佐證。
可想而知的,在此時,對於他的財寶,縱使是最少的要求,
在 Thorin 看來都殘酷的奢求。

而讓 Bilbo 拿到山之心則是對於 Thorin 的反諷,
矮人們為了回家而踏上遠征,
而 Bilbo 則為了踏上遠征而離家,
但最後回了家的矮人卻反而失去了家的意義,
當 Thorin 懷疑 Bilbo 口袋裡是不是藏著山之心時,
Bilbo 拿出了一個在 Beorn 花園裡撿到的松果,
說他要帶回家裡,種下它,等到它長出來,
就能銘記這一路上發生的事。
Bilbo 想告訴 Thorin 的,
或許只是,要真正回家,其實並不需要什麼高貴的佐證,
在他心中,那顆松果的意義就是家。
於是他拿給 Thorin 的是松果,而不是山之心。
而那一刻的 Thorin 也終於閃過一絲歸鄉的真正喜悅。

只可惜 Thorin 在率衆衝出 Erebor 那個超燃的鏡頭之後,
晚節不保,跟半獸人 Azog 的決鬥原本應該是Fight of the Year等級的,
可是動作設計缺乏創意,反丟石塊一招雖然娛樂性十足,
但卻拉低了緊張感,瞬間有些幼稚。
而 Thorin 之死原本應該是三部曲中最讓人心痛的部份,
可是他跟 Bilbo 的道別台詞寫的八股無亮點,
甚至不如女精靈 Tauriel 最後對 Thranduil 關於愛情的追問來得深刻。


雖然《哈比人:五軍之戰》作為最終篇,
在諸多表現上都沒有預期的讓人滿意,
可是當大戰落幕, Bilbo 也將返鄉時,
回頭看見剩下的矮人們站在 Erebor 門口望著他,
還是很難讓人抵抗一股酸楚直上心頭,
因為觀眾彷彿也看見了《哈比人》系列的道別、《魔戒》系列的道別、中土世界的道別,
就此別後,
螢幕上再無那些奇想的生物、可愛的歌謠、英雄的墮落與對人性的讚頌。

就如同 Bilbo 最後對於那些矮人們的評價,毀譽參半,
他們頑固、無禮、粗魯,卻也勇敢、熱情、忠誠,
當《哈比人》系列落幕,我們就像跟老朋友告別,
它身上當然有許多缺點,冗長、緩慢、缺乏轉折、拆賣商法,
有時財大氣粗的土豪感也讓人疲倦,
但是當它終於落幕時,也不禁讓人跟回到袋底洞後的 Bilbo 一樣,
站在諾大的空屋裡,隱約覺得有些寂寞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