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無豔》:愛的模樣



如果單純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
我會覺得,
杜琪峰生涯的高峰不是以 2005 後一系列黑幫警匪槍戰電影為標誌,
而應該是在他 2001 到 2002 年間三部電影,
《鍾無豔》、《瘦身男女》及《嚦咕嚦咕新年財》才是,
這三部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
一部古裝、一部奇裝、一部作莊,都是瞎鬧喜劇,
但是這三部電影都有超強的遙控器黏著力,
第四台轉著轉著就莫名又看完整部了,
然後走火入魔開始跟別人比賽誰能先說出下句台詞,
「那你覺得是你中,你萬劫不復、灰飛煙滅的機率高,還是我中我萬劫不復、灰飛煙滅的機率高?」
「不能吃!吃了你就回不了頭!瘦不了!」
「婆婆!妳這是在盯我啊!」
不裝逼,老實說,
什麼 IMDb 排行榜、坎城威尼斯都未必能有這般能耐讓人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看了又看,
片子質量也不是王家衛侯孝賢級別,
但是就是看著看著覺得愉悅,覺得被娛樂,
而這是近期電影中開始變得難得的體驗。
如果今天剩下 24 小時就要世界末日了,
突然捫心自問自己人生裡看過最好的電影是哪些,
我只能說,這三片至少也能佔掉幾個位置,
把那些看完覺得高大上逼格好高但完全不想再看的電影擠掉幾部也在所不惜。


而其中如果又要細說的話,
《鍾無豔》應該算是其中的異色作品。

它擷取自劉向《列女傳》中〈辯通傳〉,
描述山東一女子,鍾離春(40 歲,獨身),
奇醜,下垂眼、朝天鼻、髮量少、長了喉結、斜方肌發達,
跑到齊宣王面前,說你國有四殆,快玩完了,
齊宣王聽了一驚,直接看到了醜女的內在美,於是立其為后,End。
後來元朝鄭光祖(寫《倩女離魂》那個鄭光祖)創作雜劇《醜齊后無鹽破連環》,
則加入了率兵打仗,擊退秦燕二國的情節,
讓鍾無豔轉職為武鬥派皇后。
而夏迎春則為民間戲劇中加入的角色,
描述齊宣王終究是視覺動物,
國家有難時求助鍾無豔,
而太平時則又總跑去後來娶來的美女夏迎春那裡享福。

電影改編的幅度頗大,
幾乎只留下「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為主幹,
並且加入神怪情節,
如片中張柏芝扮演的夏迎春是狐狸精,可任意改變性別,
狐狸精夏迎春的真愛其實是鍾無豔,
是因為愛不到手才性轉去勾引齊宣王,藉以讓鍾無豔死心。
而鍾無豔本來其實是夜叉山正妹女寨主,才貌兼具,
是被夏迎春施了法術,只要愛上其他男性,
臉上就會跑出大片紅斑,變成醜女(這就算醜?那原著裡面那個是妖嗎)。
而為了阻止狐狸精作怪,敗壞齊國,
齊宣王的曾曾曾曾曾祖父齊桓公則以實習神仙的身份對付狐狸精(雖然各種失敗)。
片子主要就是圍繞在這三個人身上打轉,
而有趣的是,鄭秀文、梅艷芳和張栢芝在片中都扮演了一個以上的角色或狀態,
如鄭秀文在醜女與美女間變換、
梅艷芳同時反串齊宣王與齊桓公(以及讓吳起一眼著迷的北宮娘娘)、
張栢芝則可任意切換性別,
這是《鍾無豔》裡最神來一筆的設定,
打破了原本的固定的角色關係與觀眾太過熟悉的設定,
讓他們每次的切換都帶給觀眾驚喜,
男與女、人與妖、美或醜都不是固定的,
這給了單調的宮廷戲更多彈性與喜劇的可能。

而杜琪峰、韋家輝其實是透過這種超級變變變的來回切換,
去玩轉原本那句「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就像齊宣王在兩個娘娘間游移不定一樣,
片中的角色也不斷調整著自己的狀態,
如夏迎春在「愛她(鍾無豔)」與「愛他(齊宣王)」之間遊走,
也如鍾無豔在「愛他」與「不愛他」裡改變自己的面容,
杜、韋頗精準的看到了這個故事裡的趣味性,
假如只是讓齊宣王捉摸不定,始亂終棄,那多無趣,
乾脆就讓每個角色都在「愛」裡弄得雲裡霧裡,鬧出笑話。


片中主要笑點的來源都還是在於梅豔芳的演出
她的三個角色都各具強烈特色,
個性軟爛昏庸的齊宣王、
法術不及格的齊桓公、
反串後再反串的北宮娘娘,
之所以大部分的笑話要靠梅豔芳鬧出來,
其實是因為就算片名以鍾無豔為題,
但實際上操控鍾無豔情感走向的人還是齊宣王,
假如今天齊宣王用情專一,無視奸妃,那劇情也沒什麼好講的,
梅豔芳把齊宣王那種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張力表演的淋漓,
他在打仗時把夏迎春的信隨手一丟,「奸妃,不看!」,
又在戰爭一結束後用極渴望的神情重新讀過一次,
或者是鍾無豔洞房一夜時從「早死早超生」到「牡丹花下死」的劇烈轉變等等,
他雖然是片中最無能的角色,卻也是在這場三角關係裡最關鍵的,
就算鍾無豔武功再高強、夏迎春法術再多端,
都無法控制齊宣王這種把女性在不同場合理當作不同工具人的劣根性。

而《鍾無豔》的故事除了靠著齊宣王的性格推動之外,
鍾無豔與夏迎春的個性都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鄭秀文憑著鍾無豔一角獲得 2002 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我想原因倒不在於她為了這個角色扮醜多少(何況同年還有她自己的《瘦身男女》),
而是在於她的角色變化非常多端,
一下是英氣十足的女英雄、
一下是裝嗲討背背的小女孩、
一下又是被遭到冷落的怨婦,
之所以說她控制的十分得宜,
在於假如鄭秀文稍有擦槍走火,某個表情太用力
很容易讓這個故事的殘酷本質太早揭露,讓觀眾笑不出來,
她得用文火去慢慢熬,直到最後一掀鍋,
觀眾才會被她最後那些關於愛情的反省給說服。
而當年 21 歲的張栢芝更是一時之選,
生的就是一臉清純底下絕對是禍水的樣子,
她的年紀去揣摩「人家只是十六歲的小姑娘,才剛進宮什麼都不懂嘛」,嗲得游刃有餘,
但除了嗲之外,栢芝打動人的是當齊桓公放炸彈法術不成,
眼看就要灰飛煙滅萬劫不復的時候,
這狐狸精上前去幫齊桓公拍熄了點燃的引線之後,
那個抬頭之後的眼神,會讓人竟然忍不住同情起來。


片子的有趣在於齊宣王的爛個性與兩個女人的爭風吃醋,
在觀眾為片中鍾無豔的遭遇難過時,
就趕快丟出下個笑點,
讓你繼續看鍾無豔又會怎樣像神經病一樣的去為一個不愛她的人努力,
去運動會比賽、去與使者交涉、去打仗,
讓人來不及去哭,就先笑,
讓她的執著大過挫敗,
這會讓人有種繼續看下去的動力,
也維持著片子的喜劇基調。
像亞里斯多德的《詩學》裡關於喜劇的描述:
「喜劇包含有某種缺點或者是那種沒有痛苦和破壞性的醜。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喜劇的面具是醜和扭曲,但不蘊含著痛苦。」
當人物繼續出醜、繼續搞笑,
觀眾就不會太敏感的感受到整個故事其實是讓人難過的,這是個關於求之不得的故事。

《鍾無豔》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到了最後,
它不再繼續隱瞞自己的悲劇本質,
讓鍾無豔終於看透齊宣王,
她最困擾的班消失了,
這個本應該是讓人開心的橋段卻讓人無比辛酸,
因為那同時代表她對齊宣王的心也死透了,
她不再繼續用誇張的動作表情演出,回歸成一個「正常人」,
不選怒沖沖、也沒有恨綿綿,
而是淡淡然,
亞里斯多德所謂喜劇人物的那種「醜和扭曲」消失了,
她的「醜」(紅斑)不見了是明顯的戲劇設置,
而她的「扭曲」則是那種對於男人瘋狂的癡迷也不見了,
她從這場社會認可的精神錯亂裡痊癒,
清楚而冷靜的看透了愛情的本質。
狐狸精在荒煙漫草裡跟她辯證愛,
狐狸精說愛是「為心上人無條件付出、犧牲,一心只想讓她得到幸福、快樂!」,
這是夏迎春看到的愛,是齊宣王給獻給她和她的美貌的,
當妳長的美,你就會看到愛裡面的美,
看到別人為你付出犧牲,當妳是寶、自願當妳的工具。

但鍾無豔看到什麼,
她說「錯!愛是霸佔,摧毀,還有破壞。為了要得到對方不擇手段,不惜讓對方傷心,必要時一拍兩散,玉石俱焚!」
她長得醜,這就是她看到的愛,醜的愛,
看到無論怎麼付出,別人還是當妳是工具,
無論多麼真心,終究敵不過心機,
無論怎樣犧牲,卻還是只能眼睜睜的看到別人踐踏在自己身上,
喜劇哪種「不能見到痛苦」的本質已經消失了,
導演在最後把一直玩得很開心的「愛情」給掰開來看,
讓觀眾沒有心裡準備的看到了裡面的殘酷。
《鍾無豔》裡,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作賤,
是為了愛別人而不愛自己,
弄的尊嚴盡失,卻讓人揮之則來,呼之則去,

電影到最後其實用了一個避重就輕的方式(拋繡球)來描寫齊宣王的幡然悔悟,
以及那個三人之間綁了「紅線」的結尾,
其實反而已經失去了之前的角色變化的趣味,
而鍾無豔和夏迎春,誰看到的愛才是真的?
是付出與犧牲?還是霸佔與摧毀,
這個嚴肅的問題並不是杜琪峰、韋家輝想在賀歲片裡讓觀眾煩惱太久的難題,
他們留給了戲外的觀眾自己去尋找愛的面貌。
是喜劇,還是悲劇,
是受寵,還是作賤?


鐘無艷
2001︱杜琪峰, 韋家輝︱123 min︱Comedy, Fantasy︱香港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