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人》(Ant-Man):在漫威宇宙裡尋求 Edgar Wright 是否搞錯了什麼


對《蟻人》有一種應該可以稱之為遺憾的情結,
而遺憾的來源是一個名字,Edgar Wright。

有沒有曾經衝動?
想對搭好的紙牌屋吹一口氣,
想踢倒日本小學生排了十天的骨牌,
想假裝不小心在美術館一掌扶穿百年藝術品。
或者是,
想看美國宅佬花了好幾部電影才湊成的宇宙觀,
是如何被英國瘋導演給踐踏、消遣到無地自容?

我好想啊!

Marvel 把超級英雄片型操得已經略顯疲態,
正反對抗的情節都已經講了十幾集,不膩也難。
而 Marvel / Disney 骨子裡的歡樂傾向,
又不能突然轉性墮入黑暗無邊的 DC 風格,
(玩具還是得賣的!小孩子會想買 Nolan 版喉癌 Batman 墊板或直尺嗎),
比起又一部講超級英雄緣起的電影,
我更期待的是一部沒那麼英雄,少一點 Marvel 典型的英雄片。

《蟻人》的時機大好,
一是因為 2014 年的《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成績斐然,
市場對於這種怪異的、反英雄的角色接受度居然不錯;
二是作為 Marvel 宇宙第二階段的壓軸,
《蟻人》的檔期被排在《復仇者聯盟2》(Avengers: Age of Ultron)之後,
已經不存在為「階段性總結」電影背負票房壓力的重責大任,
不用在那邊處處埋梗,想盡辦法只為了讓某個反派有三秒的鏡頭。
在 2015 年的暑假,
《蟻人》前面的古人已經暫時告一段落,後面的來者也還遠著,
這時候,Go Edgar!(讓他生!讓他生!讓他生!)

結果迎來的是 2014 年的那個悲報。
Edgar 宣布退出劇組,原因完全在意料之中的,
是「雙方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不同」。
但其實會走到這個局面,從當初 Edgar 被選為導演時就已經不難想像,
但困擾人的是,究竟是因為 Edgar 對於蟻人的想向太過天馬行空,
劇情瘋狂到 Marvel 無法接受,
還是因為他不肯讓自己的作品融入 Marvel 的宇宙觀,
和其他導演一樣玩角色各種穿越,遍地彩蛋。
不管怎樣,反正最終的結果是,
我們注定是看不到可能是 Marvel 史上最破格,最血腥,最沒有彩蛋的作品了。

雖然這麼說,
但 Marvel 還算是有道義的讓 Edgar Wright 掛在了編劇的位置上,
反觀日本某遊戲大廠那無下限的恥力。
#fuckonami


抽走了 Edgar 之後,
其實《蟻人》最終的成果並不算太失敗,
動作場景,check;
劇情主軸,check;
視覺效果,check;
搞笑橋段,check;
Marvel 宇宙彩蛋 + 復仇者聯盟各種置入,Double Cheeeeeeeeck!
(直接讓復聯成員 for no reason 的出現,再加你 20 分!不謝!)
看起來不錯吧,樣樣兼具,
觀眾滿足了,片商賺飽了,宇宙觀又擴張了。
但老實說,這讓《蟻人》最終難逃成為大宇宙觀底下流水線作品的一環,
非常 Marvel 的結果,就是不 marvelous。

當然了,不管怎麼看,《蟻人》都不是部難看的作品,
但他實在有太多元素都過於熟悉,
主軸上,它有些像超能英雄版的《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或《偷天換日》(Italian Job),
但竊盜的主題並沒有被發揮的太過出色,
無論是在在前面那段偷蟻人裝的部分,或者是後面偷 Yellow Jacket 的部分皆然,
導演討巧的借鑑了一些竊盜類型片(Heist film)的公式,
如團隊分工,潛入計畫、計畫生變等等,
但都沒真正讓人感到緊張,或覺得其中有機智。
而為了讓最後定番正反對決有戲演,整個潛入就是一齣注定失敗的劇碼,
但沒想到是這麼簡單,直接讓主角在最後關頭看到 Darren Cross 的巨大光頭巍然入鏡,
用一種「看你傻的,爺早就算定你」的姿態宣告了竊盜的失敗,
這也是打了觀眾一耳光,
所以剛剛的整個過程到底是……認真看待的觀眾又到底是……

除去片子的竊盜環節之外,兩段父女情深缺乏創意與共鳴,
以一種「我有交代了」的態度在處理,
影像風格八股宛如家具廣告或八點檔。


但我喜歡片子的兩個部分,
一是主角第一次變身蟻人的部分,
從恥力滿點的制服怪人,猥瑣站在浴缸中的搞笑畫面,
一個變身,原本日常到厭倦的場景突然成了異次元,
要表達那種另一個世界原來就在腳底下的衝突感,
選在浴室這個場景異常合拍。

二是最後主角和 Yellow Jacket 在女兒房間裡亂鬥一段,
雖然預告已經無良的把精華笑點剪進去,
導致在正片看到倒下的湯瑪士小火車時的笑聲顯得很乾。
但此處正反派自在的利用裝置縮放的視覺效果,充分的體現了當初 Edgar Wright 的構想:
「《蟻人》和其他『縮小人』的電影不一樣的是,
其他電影常常是人物被困在縮小的身體中。
但蟻人不一樣,他可以任意的改變自己的大小,
這讓他的縮小看起來不像阻礙,反倒像是某種能力。」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t-Man] and other shrinking movies is other shrinking movies are usually about somebody trapped small. This is different in that he can actually change size and he can do that at will, so it becomes more of a power than an impediment."
尤其是除了人物的縮放之外,
片中道具縮小/放大飛鏢更擴充了人物與場景互動的可能,
螞蟻狗、火車頭堪稱片尾兩大亮點。
但主角進入量子世界那段,就多了,
背景搞得像 Media Player 的播放視覺效果是有何冤屈?


Marvel 從十幾部的片子裡慢慢得出了一套公式,
只要特定的食材齊了(英雄角色與適當演員),
加上不算太差的廚子(導演與製作團隊),
最後最初的菜色不用太精美,只需要能擺上大桌,
與其他的料理相襯,不顯突兀就好,那麼自然會有觀眾買單。
《蟻人》的換導風波,宣告了漫威廚藝訓練學院終究是不容奇才,
很遺憾,Edgar Wright 終究沒能成為他們第 105 屆畢業學生,
不過還好他得罪了方丈還算是走得蠻輕鬆寫意,沒弄得頭破血流就是。
再次#fuckonami



《蟻人》(Ant-Man
2015︱Peyton Reed︱117 min︱Action, Adventure, Sci-Fi︱美國
IMDb爛蕃茄豆瓣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