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異攻隊》(Guardian of the Galaxy):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從2008的《鋼鐵人》(Iron Man)開始到2012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Marvel正如其名,正在展現給觀眾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行銷奇蹟,
在每部彼此分離的超級英雄片放上一點彩蛋,
(找彩蛋的樂趣甚至大於電影本身)
最後把所有鋪陳匯合,生出一部宛如大型嘉年華一般,
讓所有人不甘心放棄資訊累積量而感覺不看不可的合體大作,
然後當觀眾心滿意足的讓四年的期待情緒在電影院裡沸騰昇華之後,
一個耳光打在臉上,一個來自於彩蛋破解者的彩蛋,
Thanos坐在浮空天王椅上:
「口桀口桀,你們等了四年的東西只是自介之後破冰遊戲等級的Phase One而已。」
不但沒有惱火,觀眾反倒連在離開電影院之後還扯旗似的期待爆棚,恨不得立刻穿越2015。
這種讓電影之間遙遙呼應,好遠又好近的操作手法,
不只Marvel樂見其成,觀眾更是樂此不疲。

陳為民也感到挫敗的下巴

而Guardians of the Galaxy可說是系列中的一個異色作品,
不同於其他Marvel人物,
片名裡的Guardians根本就是反諷這群人,
他們沒有Tony Stark的機智、沒有Bruce Banner的隨身變、
沒有Thor的神力與喵喵、沒有Steve Rogers的巨乳、
沒有Natalia Romanova的美尻、沒有Clint Barton的發發射過山,
他們是小偷、殺手、偏執狂、小動物、盆栽,
他們的骨子裡,都不是什麼Guardians,更不是英雄。

在某種程度上,Marvel的王道英雄風格已經開始出現疲態,
所以的Phase Two的英雄們,大多是面對「非一般邪惡」的威脅,
像《鋼鐵人3》(Iron Man 3)裡Tony Stark的紐約陰影與對鋼鐵裝的愛懼交雜;
《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裡的Steve Rogers則要面對他的國家信仰扭曲後的產物。
以此作為出發點,Guardians of the Galaxy比起一般的英雄片是更讓人期待的,
看Marvel如何讓這群邊緣人在變成守護者之際,
又保有自己亦俠亦盜,或正或邪的反英雄本色。

所以片頭那場在Xandar星球中庭搶Infinity Stone的戲看得我好喜歡,
就是一群無厘頭、自私、垃圾話一推、搞不清楚狀況的人,
用各自的特長混戰成一團,互扯後腿,
到最後沒有一個人得到想要的,反而全都抓去關。
他們沒有在對方身上看到什麼合作的可能與人性的光芒,
只看到對方身上有價值、可以利用的地方,
很現實,也很貼近人性,
這是讓他們不同於一般操行一百英雄人物的地方。

後來從The Kyln監獄逃脫的過程也是,
只是又加入了一個更難以溝通的Drax。
在一片混亂底下,維持著胡搞瞎鬧、插科打渾,又互相保持警戒的關係,
我以為這就是James Gunn要為這個團隊和這部影片定位的風格了。
一部充滿美式老歌、脫線人物、幽默對白的異色之作。

如果真是這樣,該有多好。

因為本片依舊走回了Marvel一貫的正反對決套路,
這倒還好,大不幸的是,還是走回很王道的那種路線,
Ronan the Accuser這個反派,除了裝容上暴殄了精靈國王Lee Pace這天物之外,
更要命的是,他很無趣,無趣程度幾乎不亞於《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Thor: The Dark World)裡面的天線寶寶Malekith。
他的動機與野心都太過嚴肅正經,
讓這部片子最後的正反對決一定免不了又被拉回一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宿命感。
好不容易,Marvel在Phase Two努力的為單調的英雄加入掙扎與深度,
卻在一部就是從反英雄角色為出發的片子裡,讓他們又走回一般英雄的老路。
所以到了後面,會覺得角色越看越沒有剛開始的驚喜感,
Peter Quill開始嚴肅起來;
Gamora與Nebula之間突然出現觀眾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感情戲;
Drax依舊毫無反應的是肌肉展示架;
Rocket則從錙銖必較的賞金獵人突然變成聖人般的神風特攻隊,
Groot除了爆走後回眸一笑萌殺觀眾,其餘就是…很安定的出現在畫面上。
整個下半場,當人物與世界觀的新鮮感消退之後,
實在很難說還有什麼亮點。

不過還好還有幾個點依然觸動人心,
讓這部片還不至於淪為量產的太空爆米花。
第一個是當Dark Aster墜毀Xandar星,
而Ronan毫髮無傷的走出之後,
在整個星球危在旦夕的一刻,
Peter Quill開始跳著從遠在天邊的地球來的,
老派至極的八零年代舞步,從Kevin Bacon身上得到的靈感,
讓氣氛從中途開始逐漸縮緊、加強的張力突然又像是鬆掉一樣得到釋放,
看到原來拯救銀河,不一定要皺眉頭結屎臉裝嚴肅,
拼命到血流成河才算是英雄,
或許一支最單純的舞步,即使笨拙,
何嘗不是拯救的形式一種?

第二個是當Peter Quill最後握住Infinity Stone之後,
因為無法承受高度的能量而快要炸裂,
此時是Gamora、Drax和Rocket伸出手來,四人合力分散掉超載的能量。
與一開始的Peter Quill在地球歷經喪母的片段遙遙呼應,
在那時,Peter不願握住臨終母親的手,
那個反應乍看之下會有點突兀,我覺得其實是一種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的反射動作,
有點像Joan Didion在《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裡的一段描述:
「我打開門,看見一個穿草綠色衣服的男人,我就知道了。我馬上就知道了。」這是在喀布爾炸彈攻擊事件中喪生的一個十九歲男孩的母親在HBO的紀錄片裡說的,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早晨,鮑伯.赫伯特在《紐約時報》上引述這段話。「可是我想,只要我不讓他進來,他就不能告訴我,那麼──就什麼事都沒發生。所以他一直說:『太太,我一定要進去。』而我一直告訴他:『對不起,你不能進來。』」
如同這種無力的抵抗一般,有時候,
在面對生離死別,人們會固守一種與往常一般的行為模式,
而不願意去執行某種特別的、具有儀式意味的動作,
(白話的話,有點像是立FLAG的特定行為)
彷彿只要不完成那個動作,隨之而來的悲劇與災難就不會發生。
所以小Peter Quill不肯握住他母親,因為只要一握,
那個悲痛、思念、不捨等一切就轉移到他身上,
她能了無牽掛的走,而被遺留下的,卻必須背起一切重擔。
所以那個握手,象徵的是人與人間,一種承擔與理解的默契。
而Peter Quill一開始所害怕承擔的,
最後卻是這群一開始想偷他東西、殺他、拿他換賞金的人,
一個個伸出了手,承擔他所無法獨自承擔的。
Peter Quill對於地球、母親的追憶,與無法重來的遺憾,
在光年外,竟然是被一群外星人所彌補了。

他們是Guardians,不是因為他們守護了銀河,
我更覺得是因為在他們四人三手串連的一刻,
他們守住了,是某種更珍貴的東西。
是這個,才讓這群莫名其妙的烏合之眾成了Guardians。
既然他們都能,又為何我們不能呢?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