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者之劍》(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在我的BGM裡沒人能戰勝我


如果當初會愛上宅克的《300壯士》,那麼同樣的,
《亞瑟:王者之劍》沒有讓人無法喜歡的理由。




說說故事,亞瑟跟他叔叔其實很像,他們都是秋森萬,是天選之人。
差在於亞瑟一系是梅林直傳,EX咖哩棒唯一認證,
而沃帝根則有莫德雷德撐腰,地下水妖輔佐。
他們也都預見了自己的未來。
沃帝根知道當水落石出,拔劍之人必將顛覆統治;
亞瑟知道如果不阻止沃帝根,日後不列顛就是荒土一片,生靈塗炭。

然後沃帝根選擇積極面對自己的命運,
亞瑟選擇丟劍逃避。

嗯?好像哪裡不對?

這就是蓋瑞奇的亞瑟啊,從《兩根槍管》拍到了亞瑟王,
人物依然道道地地,一口腔的街邊雜混混,英國8+9,
就跟在台灣上街隨便找個地痞,叫他揭竿起義,推翻中華民國一樣,有這種可能嗎?
還不說唯一能說服他的,還就只是一把石中劍,
真以為滿大街都覺醒青年?要也至少拿把鯊魚劍出來。

所以反叛軍們把亞瑟綁到老巢,指著他就狂喊王者天生,
當然就是換來被踢下陰啊,有事嗎?

比起來,沃帝根好務實,簡直一勞動楷模。
當石中劍一現形,立刻全國性教召,
抓到人之後還不夠,還得株連九族,一併屠村。



「你看見你想看見的,你將它發生。」張懸這樣唱。

玄的就是,
如果沃帝根不教召,抓了人之後不砍頭不屠村,放亞瑟繼續當地痞,
聖劍會不會就變成鄉野傳說,幾個禮拜之後就煙消雲散?
他塔照蓋,國照理,萬事如常。

當然沃帝根從預言裡面看到的是王國被推翻的不安,
但他也看到了永絕後患的可能,
這位子篡來的,畢竟弒兄弒嫂,坐著睡著不安穩,
如果除後患,一勞永逸,至少心安,至少對得起當年當成祭品的老婆。

結果搞到最後,連女兒都沒了,換來亞瑟一句”You complete me.”(大致上這意思)
皇上英明,親力親為,終於自己把預言實現了。



雖然說我非常樂在其中,但這片《亞瑟》顯然拍得太超前,
搞得影評觀眾都有些水土不服,上吐下洩,
但他可是蓋瑞奇啊!
讓他說歷史,怎麼能有把他當作陳壽司馬遷的期待,
退一萬步,蓋瑞奇看起來都跟羅貫中吳承恩這些二創王更像一點,你說是吧。

為什麼亞瑟王不能是街頭混混?為什麼梅林根本沒正臉出現?
為什麼莫德雷德直接變索倫?為什麼整部戲直接沙翁化變王子復仇?
讓蓋瑞奇來詮釋「在我的BGM裡沒人能戰勝我」再適合不過,
看到他時而玩性大發讓人物來上一段《偷拐搶騙》的混亂敘事與《蟻人》的無縫對嘴;
又突然認真起來把亞瑟無雙威能拍得那麼電玩那麼爽,
同時跟 Daniel Pemberton 的配樂天人合一,同步率爆表,
前面那些問題,說真的,也沒那麼重要了。



這張聽到年底,我可以。



《亞瑟:王者之劍》(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
2017︱Guy Ritchie︱126 min︱Action, Adventure, Drama︱美國
IMDb爛番茄豆瓣(中譯:亚瑟王:斗兽争霸)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