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世界》(Tomorrowland):地方的觀眾需要樂觀


《明日世界》從劇情裡裡面有太多讓我感到疲軟的元素,
例如什麼科學家祕密團體、天才少女、人類命運、神秘別針,
看起來都毫無新意,像是過去各種模版的拼貼。
加上一票顯然是為了陪襯 George Clooney 而存在的演員陣容,
居然又見以時下爛大街的女性青年為主打,
(本片女主角甚至原訂是 Shailene Woodley,老天)
一系列惡俗 YA 片立刻跑馬燈似掠過眼前。
但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莫過於斗大的流星滑過城堡,
閃爍出 Walt Disney Pictures 字樣的瞬間,
我立刻暗忖,又是一部為了為了娛樂而生的電影,
無論這次是用上什麼包裝來吸引眼球,
迪士尼出產的電影總像是幾個股東在桌上討論著票房損益而已,
質量雖俱佳,但缺乏深刻的情感內核,
周邊玩具倒是做得挺勤。

但電影看著看著,我竟然並不討厭《明日世界》。

導演 Brad Bird 在敘事上依然挺調皮的,
繼《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片頭那段懷舊風格的演岀之後,
《明日世界》一開頭就沒頭沒腦地用男主主角的錄影對話招呼觀眾,
我們有各種問號,他們是誰?在哪裡?怎麼認識?為什麼錄影等等,
勾起了觀眾的初步興趣之後,才開始正規的回到傳統敘事法,
以童年 Frank Walker 為主體進行,
描述他參加世博會(World's Fair)、遇見少女 Athena,
以及從漂漂河滑入未來世界的的經過,
Brad Bird 的第一幕拍得相當優秀,
無論是角色營造、人物互動,以及未來世界的破題等,
在不明究理的狀況下,觀眾被放到了一個和少年 Frank 一樣的位置,
好奇而期待,興奮卻怕受傷害。
他並不是什麼以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天才少年,
他引起 Athena 興趣的也不只是那個孩子氣的噴射背包,
而是一種「我只是等不及別人把它做出來,所以我就先自己來了」的心態,
她在男孩身上看到的是那些其他「等著別人發明就好」的順大流者所沒有的東西,
是一種人類突破現狀的渴望與動力,
當男孩靠著噴射背包劃破天際,我們會忍不住開心,
因為他實現了兩種夢想,第一是翱翔乎杳冥之上,這是孩子的夢;
第二是到了未來,一個進步、樂觀而充滿創造力的樂園,
這則是不限於孩子,而是每個人類心目中隱約揣想期待著的世界樣貌。


但話鋒一轉,Frank 的下一句台詞是「後來一切都毀了⋯⋯」
在故事進入以少女 Casey 為主角前,
巧妙地透過了角色態度陡變的台詞,
以及象徵性的物體(倒數的時鐘)維持了觀眾懸念,
把敘事主體斷裂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這又是 Brad Bird 值得參考的一招。

但 Casey 的段落顯得沒有少年 Frank 那麼討喜,
故事主要是透過她來引出徽章、 Athena 的徵召,
以及與大叔 Frank 逃離電腦人,再次進入明日世界的過程,
這故事原本應該又能成為另一段精采冒險,
但可惜 Casey 角色塑造不佳,自從遇到徽章與 Athena 後,
尖叫比冷靜多,動腦比逃跑少,幾乎看不出身上有天才少女的部分,
而要說服觀眾就是這個女孩,扭轉了世界的百分之百毀滅率,
就有點相信我之術的味道了。(鳴人是你!?)

但第二段也不是這麼糟,
Bird 也不會放任自己的電影變得這麼無趣,
最精彩一段莫過於拾獲徽章的 Casey 跑到空地,
確保了沒有一頭撞死的危機後,捏著徽章開始漫遊明日世界的那個長鏡頭,
他再次透過角色與明日世界的初接觸來營造視覺奇觀與驚喜感,
這次透過 Casey 的漫遊,觀眾能把明日世界看得更清楚,
飛天行人、浮空泳池、高空輕軌、火箭旅行,
一個長鏡頭就像把觀眾真的帶入了明日世界中,
讓我們都成了參觀某種科技展的好奇孩童,迫不及待得跑到每個櫥窗與展區前,
把臉貼著想把一切看清楚,卻又忍不住受到下個奇觀的吸引,爽到抓不住。
光是這段,就足以忍受第二段在劇情上的無趣與滿溢的過場感。


但最終段,卻無疑是劇情上與表現上的最差之處,
我們在此看到了明日世界的真相,
透過角色之口,宣告了那個美麗潔淨的未來前景只是宣傳手法,
而真正的明日世界早已破敗荒涼,
當人類命定邁向毀滅時,未來也隨之凋蔽。
之所以說片子頭重腳輕感覺強烈,是因為片子直到此時才引出 Nix 這號人物,
而角色不明不白的(或者受到劇情推動使然的)就和他撕起了逼,
混亂的人物關係、莫名的劇情邏輯開始出現,
最後打成一團,機器人互毆、人物互毆,
用互毆來呈現劇情「高潮」簡直好萊屋公式化到讓人也是醉了。

但我喜歡第三段的一個暗示,
即透過 Nix 之口,把人類終究邁向毀滅的原因推回了人類自己身上,
人類是自取滅亡的。
這個概念並不少見,但放在這個強調「更好未來」的故事裏頭,
卻也讓人不禁唏噓,
曾幾何時,
我們已經不再是那個背著噴射背包的男孩,
或者那個會在課堂上舉手追問問題解決方案的女孩,
我們看著世界毀滅的徵兆,
然後放任,然後迴避,以為會有「其他人」來解決問題,
不然就是以為自己並不是兇手之一,
種種危機都是人類共業,個人不用為此負責,
而當所有人都這麼想的時候,人人都不需要為此負責的邏輯謬誤就產生了。

「每分每秒,都充滿通往更美好未來的可能性,但你們就是不信。而正是因為你們不信,你們就更不會採取必要性的行動,來讓實現那個更好的未來。」
("In every moment there's a possibility of a better future, but you people won't believe it. And because you won't believe it you won't do what is necessary to make it a reality.")
Nix 雖然在劇情設定上是反派,但是他的這段話卻字字鏗鏘,
直指現代人類的悲觀,以及更深層的,一種自我毀滅的心態,
雖然劇情依然卡通化的把這種心態的成因歸咎到一顆邪惡的電波大球上,
但其實可怕的是,我們都知道現實裡沒有那顆大球,
有的是我們對於媒體報導的無視、對於環境警訊的無感,
以及對於實現美好未來的無作為,
這種三無心態,或許才是讓我們註定自取滅亡的反派。


片子最後,主角把大球炸了,反派砸了,
但也沒明說是否世界就將因此得救,
他們只是派出更多的尖兵,撒下更多的徽章,
讓那個明日世界有重新建構的可能。
雖然這段剪輯與音樂正向至極,宛如某種傳直銷宣導,
但我居然有點買了它的帳,甚至希望大家都能買一點這種樂觀,
如果不這麼相信的話,走出戲院,抬起頭,
彷彿都還看到那顆大球依然大辣辣的高掛空中。


明日世界》(Tomorrowland
2015︱Brad Bird︱130 min︱Action, Adventure, Mystery︱美國 西班牙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