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改編童話,還是童話


每個好萊塢演員都至少應該找到一個螢幕形象,
也不求多,就一個,
那種可以被畫在插畫上或電影院裝潢巨星群象裡面,
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形象,
Harrison Ford之於印地安納瓊斯、
Pierce Brosnan之於第七號情報員、
Keanu Reeves之於救世主、
Uma Thurman之於新娘、
Tilda Swinton之於加百列(私心),
形象烙印之深,讓他們其他的角色,幾乎難以入眼,
那個角色暨是桂冠,也是詛咒。
我本來以為Angelina Jolie的詛咒會停留在銀色緊身衣的蘿拉卡芙特,
直到這部電影出現之前,我是這個以為的。

蘿拉那個角色抓到的,只是Jolie的皮,
就只有她的俐落身手、她的惹火曲線,如此而已,
與Jolie本人的特色搭不起來。
所以在預告裡看到Jolie扮演Maleficent那個「well, well」,
還有那個食指放唇前的「hush」,
我好興奮啊我好興奮啊!
完全抓到她的那個賤感(稱讚意味),
這才是那個踹開Jennifer Aniston,
大剌剌侵門踏戶與Brad Pitt火熱曬愛的最強小三,
什麼古墓女英雄的應該是萬聖節裝扮吧。



近年不管大片小片,
童話改編已經宛如病毒般入侵好萊塢製片方的腦下垂體,
無論闔家向或成人向,幾乎一年非得一兩部,
但借殼包裝者眾,
真有對童話內涵作顛覆倒是不多。
2012的 《公主與狩獵者》(White and the Huntsman)不僅劇情無視觀眾智商,
更以正度超前主角白雪二十幾個馬身的Charlize Theron擔任反派,
考驗觀眾對主角的認同度,
2013的《女巫獵人》(Hansel and Gretel: Witch Hunters)更是爛到深處無怨尤,
完全可以當作一場歌德搖滾演唱會或皮革時裝發表觀賞。
演藝生涯滑了一跤

這次由敵視你來改編睡美人,半喜半憂,
喜的是至少老字號出品質量自應不會爛如翔,
憂的是敵視你合家歡路線,是否真能對讓童話成人化、深沈化,
甚至挑戰觀眾道德模糊地帶。

看完之後,喜的憂的,都還是發生了。

Maleficent完全是為Jolie量身打造,
被割去翅膀之後的尖叫讓人痛入心坎,
雖然在劇情鋪陳上,翅膀之於Maleficent的重要性,
或者它之於Maleficent與Stefan之間感情的象徵意義著墨甚少,
就是飛行道具的作用而已,
不過那個尖叫還是讓人鳥肌。

公主出生之後,不請自往殺向城堡的氣勢,
與進到城堡之中反差的冷靜尖酸感,
也表現的印象深刻。
最深刻的地方,
還是當屬教母時期的傲嬌感了,
對於人類恐懼,又無法隱藏對於人類純真的無限嚮往,
Maleficent在保護Aurora的同時,
正也是在拯救自己對於人類最後的一點同情,
情感交雜,角色豐滿。

可惜從公主長大之後就亂了套,
視為本片的分水嶺,
公主長大前的故事都是以Maleficent為主體,
公主長大之後,故事就慢慢拉回睡美人的主線,
詛咒的成真、王子的出現、真愛之吻等等,
瞬間劇情超加速,事件接連發生,邏輯性降低,
公主說要終老於充滿怪獸的奇幻王國,問號。
王子要前往城堡,但是是個大路癡,問號。
公主去找紡織機自戳,問號。

後半段的新意在於「真愛之吻」的設定,
這部份是唯一比較與前段相呼應的,
反映出Maleficent對於愛情的徹底絕望,
可惜當王子啾下去,無效之後,
大概就隱約猜到終究是Maleficent才能喚醒公主,
即重新定義了傳統童話中的「真愛」,
王子一見鍾情,二見吻醒的設定已經不符時宜,
可惜這個梗,去年底《冰雪奇緣》(Frozen)已經玩過一輪「唯有真愛之舉才能化解冰封之心」,
如今又見這個類似設定,驚喜度也只剩「喔」「嗯亨」。

總結而言,作為童話改編,
Maleficent除了找到了一個極度適合的演員之外,
作到了賦予反派角色新的層次,情感起伏。
但為了保持合家歡與大眾的口味偏好,
本片就是把反派的角色丟給國王Stefan而已,
他成了迷戀權力、欺騙、狡詐、偏執的綜合體,
除了片頭之外,大多數時間宛如精神病患,
沒看到對於Maleficent的愧疚,
或由小人物躍升一國之君的惶惶不安,
或對於女兒的情感,
烙鐵倒是挺在行。
只要有了一個明顯的「反派」象徵,
那個童話無論如何改編,充其量就還是童話,
還是最後打敗魔頭之後,一勞永逸,
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生活如果那麼夢幻,
那麼簡單就幸福快樂,
又怎麼會有反派呢。

0 意見: